湖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湘教督办〔2017〕128号
益阳市资阳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意见
根据《湖南省教育督导条例》和《湖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2014年-2020年)》,湖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于2017年4月23日至26日对资阳区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督导评估。评估组按照《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听取了资阳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有关台账资料,核查了相关经费账目,实地察看了53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其中小学42所,初中10所,教学点1个。现将督导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达标情况与检查结论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根据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应在其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我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验收标准共有7个方面31项指标,评估组根据要求,重点对每所学校的“师生比、教师学历合格、生均校地、生均校舍、生均体育场馆、实验室、六大功能室、图书室、生均教学设备值和生均藏书”10项核心指标进行了核查。结果是:各学校均达到了省级评估标准。10项核心指标达到情况详见下表。
资阳区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资阳区 | 师生比 |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 | 生均 校地 | 生均 校舍 | 生均体育场馆 | 实验室 | 六大功能室 | 图书室 | 生均 教学 设备值 | 生均 藏书 | 综合评估 |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L7 | L8 | L9 | L10 | L11 | ||
小 学 | 达标学校总数 | 46 | 49 | 49 | 45 | 49 | 49 | 49 | 49 | 46 | 49 | 49 |
达标学校比例 | 94 | 100 | 100 | 92 | 100 | 100 | 100 | 100 | 94 | 100 | 100 | |
初 中 | 达标学校总数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达标学校比例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根据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计算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核查结果是:资阳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457、0.441,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指标达到情况详见下表。
资阳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表
学校 | 差异 系数 |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 生均图书册数 | 师生比 |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 综合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L7 | L8 | L9 | ||
小学 | 全县 平均值 | 4.807 | 5.760 | 1419.532 | 28.085 | 12.787 | 0.061 | 0.061 | 0.054 | - |
差异 系数 | 0.482 | 0.241 | 0.714 | 0.104 | 0.471 | 0.518 | 0.518 | 0.607 | 0.457 | |
初中 | 全县 平均值 | 8.249 | 8.946 | 1933.559 | 34.044 | 10.740 | 0.117 | 0.117 | 0.112 | - |
差异 系数 | 0.225 | 0.398 | 0.490 | 0.084 | 0.226 | 0.701 | 0.701 | 0.701 | 0.441 |
(三)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情况
按照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20项指标进行,总分为100分,评估标准不低于85分。核查结果是:资阳区得分为97.5分,达到规定的要求。指标达到情况详见下表。
资阳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分值 | 评估 得分 |
L1 | L2 | L3 | |
A1.入学机会(20分) | B1.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 2 | 2 |
B2.大班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 6 | 5.5 | |
B3.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 | 3 | 3 | |
B4.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 3 | 3 | |
B5.6—14岁三类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0%以上。 | 3 | 3 | |
B6. 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30%以上按初中毕业生比例分配到县域内各初中,并逐步提高。 | 3 | 3 | |
A2.保障机制(25分) | B7.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 | 5 | 5 |
B8. 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 | 6 | 6 | |
B9.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制定并有效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 | 8 | 7.5 | |
B10.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60%以上。 | 6 | 6 | |
A3.教师队伍(35分) | B11.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 | 10 | 10 |
B12.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师生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 | 6 | 5.5 | |
B13. 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 10 | 10 | |
B14. 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 | 4 | 4 | |
B15.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 | 5 | 4.5 | |
A4.质量 与管理 | B16.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 | 2 | 2 |
B17. 小学、初中巩固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 3 | 3 | |
B18. 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 3 | 3 | |
B19. 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重点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 6 | 6 | |
B20. 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 6 | 5.5 | |
总计 | —— | 100 | 97.5 |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电话调查、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对资阳区公众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广泛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我省对资阳区县的公众满意度综合调查结果为86.60%。
综合以上结果,检查组认为,资阳区达到了湖南省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
二、主要措施与经验
(一)重教意识浓厚,教育发展环境较好。资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2016年区委组织召开专题议教工作会议1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教育工作2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教育调研7次,调研指导我区学校在改扩建、招生改革、校车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对乡镇政府、区直部门教育工作实施了年度督导评估。严格执行涉校检查准入制度,没有发生部门到学校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和干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现象。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工作,区综治委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各乡镇每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一次上门检查,及时通报和整改安全隐患。完善了126名校警大队安保设施,投入资金加装了校园电子监控,整修了部分涉校道路和校园周边安全设施。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乡镇校车办由安监站牵头开展了定期明察暗访,185台专用校车安装了视频监控,建成了区校车办中心监管平台,全年未发生校园及校车安全责任事故。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建立了6个督学责任区,配备了督学组组长,开展了教学质量、校园安全等专项督导。
(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稳步发展。从2008年开始共计投入合格学校建设专项资金11482万元,高标准完成了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合格学校建设任务。2016年启动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同步启动校园文化建设暨绿化美化提升工程。2016年共采购教学仪器及各种功能室建设638万元,做到了经费专款专用。教育信息化成效显著。作为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共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资阳区教育城域网,实现以教育局中心机房为核心,连接各中小学校、二级机构、其他相关教育机构的教育城域网,共有3000多用户。全区100%的乡镇及乡镇以上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了宽带接入学校100%的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通过教育云平台全区100%的教师和初中阶段以上部分学生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并积极利用空间开展教研活动和师生互动,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认真组织开展全员网上晒课活动,2016年教师参与完成情况为143.856%,在全国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有38堂课市级优课、31堂课省级优课、30堂课入围部级优课,优课率居全市第一。“益阳市人民路小学+益阳市石码头小学”带“资阳区长春镇第三中心学校+资阳区张家塞乡中心学校”N+N网络联校项目入选2016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
重视特殊教育,资阳区成为湖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试点单位,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并对全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情况进行了全区的督查和通报,切实保障了特殊群体受教育的权益。
有效控制大班额,城区多所学校扩容提质,近三年来城区中小学新增学位约1600个。制定了2016—2020年城镇学校改扩建规划,启动了三益小学、万源学校新建项目。制定了《资阳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和《资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细则》,特别是城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新生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其他年级控制插班生,城区5所小学严格实行划块招生,进城务工子女随迁就读实行摇号入学,平均班额大幅下降。实验小学、人民路小学一年级平均班额大幅低于同校高年级平均班额。
素质教育成效突出,“经典教育、养成教育、阳光体育”持续推进,华德博才学校的礼孝教育、市实验小学的剪纸艺术、市十四中的军事化管理、新桥河三小的幸福教育和快乐大课堂、中心幼儿园的德慧智经典教育、汽车路小学的孝德教育均特色鲜明。
(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制定了资阳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实施方案,建立了教师配置管理平台。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年,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引进、退伍安置等方式共引进新教师61名,全部安排到了农村薄弱中小学校,将音乐和美术教师纳入招聘计划。大胆探索,实施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近三年校际之间正常调动82人次,校长交流达14人次,在一定程序上提升了部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继续实施教师支援制度,新进教师全部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区2016年度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合格率、体育测试优良率、文化成绩9科一次性合格率均有较大的提升。
(四)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管理严格落实“以县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程序,足额将人员经费(含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的绩效工资)、各项口子经费(包括各项配套资金、基建维修、职教、师训、教育督导、助学、抚恤、丧葬等专项)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2016年公共财政经常性收入为58455万元,比上年增长5.79%。2016年教育经费为41929万元,比上年增长5%。教师工资做到了及时足额发放,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2016的上级教育专项6376.93万元已全部足额下拨。同时,资阳区克服财力不足的困难,及时落实中央调资政策,优先保证了教师调资落实到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城区部分学校大班额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化解力度。农村校车运行道路临水高坎地段较多,弯多路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部分学校教学设施不全。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补充没有达到“退一补一”的基本要求,部分农村学校临聘教师较多。城乡教育质量发展不够均衡,近3年初中毕业生9科一次性合格率还有一定差距。
资阳区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协调财政、税务部门提高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率。要继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要继续加大城区学校基础建设,扩大市实验小学、石码头学校等学校的生均校园面积。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要加大农村校车运行道路的建设力度,尽快消除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补充机制。要注意保持城区学校大班额控制成果,防止反弹。
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督促资阳区区委、区政府对照《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认真加以整改;并对整改工作加强跟踪督查和指导,及时将整改情况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反馈,以迎接国家评估认定。
湖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8月29日